
火烧绵山简介
荆河戏《火烧绵山》改编自春秋时期介子推割股奉君的历史典故。该剧以晋文公重耳流亡为背景,讲述贤臣介子推割下大腿肉煮汤救主,后因拒绝封赏隐居绵山,最终被晋文公放火烧山逼出而不幸罹难的悲剧故事。
剧目通过辞朝别母火海殉道等经典场次,展现介子推忠孝难两全的内心挣扎。其中火烧绵山的高潮段落运用传统火彩特技,演员需在模拟火焰的红色绸缎中完成长达二十分钟的唱做表演,通过甩发、抢背、僵尸倒等程式化动作,表现人物在烈焰中的痛苦与坚守。
彭觉庆饰演的介子推以苍劲悲凉的苦平腔著称,在临终三叹唱段中,运用荆河戏特有的九腔十八板结构,将【导板】【慢板】【快三眼】等板式自然衔接,配合云手翻袖跪步搓手等身段,塑造出兼具文人气节与悲剧色彩的艺术形象。该剧服装保留明代戏衣规制,介子推所着的黑色改良蟒袍缀有火焰纹刺绣,暗喻人物命运。
剧本台词承袭荆河戏古朴雅致的文学特色,如介子推辞官时唱道:不羡那紫罗袍血染就,但留得清白身天地游,既符合历史人物的精神境界,又彰显剧种以曲载道的艺术追求。全剧通过传统戏曲程式与现代舞台技术的结合,实现了历史题材的当代审美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