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跳土地简介
侗族傩戏《跳土地》是流传于湘黔桂交界地区侗族村寨的传统祭祀戏剧,以驱邪纳福、祈求丰收为核心主题。剧目通过戴面具的土地神角色展开,融合说唱、舞蹈、巫傩仪式等元素,展现侗族古老的自然崇拜与农耕文化。表演多在正月月也集体做客或重大节庆时进行,由掌坛师主持,以侗语演绎,伴奏乐器包含锣鼓、芦笙、牛腿琴等。
剧情围绕土地神巡游村寨的情节:开场由师公焚香请神,四名头戴木雕面具的土地公持杖起舞,通过跺步、旋转等动作模拟开荒播种;中场穿插诙谐对白,土地神与村民互动,演绎清除病灾、牲畜繁衍等象征仪式;高潮部分抛洒五谷、焚烧纸船,代表送走厄运。台词包含大量比喻性古侗语,如土地杖头三点露,润得青山万代田等农谚。
该剧目承载着侗族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,面具制作遵循封木禁言古法,表演场域需经划五方净化仪式。2014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其人类学价值在于完整保存了侗族傩祭向戏剧过渡的活态样本,服饰上的蕨纹、表演中的梯田队形等元素,生动体现了山地民族的生态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