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探晴雯简介
京韵大鼓《探晴雯》取材自《红楼梦》第七十七回至七十八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的经典情节。作品通过宝玉探望病中晴雯的凄婉场景,运用中东辙一韵到底的唱腔设计,以【诗篇】【慢板】【垛板】等板式交替呈现。
唱段开篇以孟夏园林草木长起兴,描绘大观园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日景致,反衬出晴雯被逐出怡红院后的凄凉境遇。宝玉假称骑马赴城门,实则暗访晴雯寄居的表哥家,眼见昔日削肩膀水蛇腰随心的侍女如今病卧芦席土炕,枯瘦如柴犹存风流体态。
二人相会时,晴雯悲怆交加,哭诉担了虚名儿冤沉海底,将葱管般的指甲齐根咬下赠与宝玉,又互换贴身袄衣以证清白。唱词中忽悠悠拆断白玉簪,当啷啷菱花镜落尘寰的比喻,暗喻晴雯心比天高,身为下贱的悲剧命运。
马慕荣的演绎注重人物情感的层次递进,在【紧板】部分以急促的唱腔表现晴雯临终前的悲愤,【慢板】处又以婉转拖腔刻画宝玉的痛惜之情。结尾处怡红院从此对景悼颦儿的收束,为这段催人泪下的主仆情谊画上苍凉句点,充分展现京韵大鼓说中有唱,唱中带叙的艺术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