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丑末寅初详情
《丑末寅初》是骆派京韵大鼓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曲目之一,原名《三春景》,由京韵大鼓泰斗骆玉笙(小彩舞)在传统曲调基础上进行艺术升华,成为展现骆派独特唱腔的巅峰之作。作品以古代十二时辰中的丑末寅初(凌晨三点至五点)为背景,通过九组生动场景描绘黎明时分的市井百态:更夫报晓、渔翁启航、樵夫上山、书生温书、牧童放牛、农夫耕作、僧人撞钟、少妇梳妆、孩童嬉戏等画面交织成一幅民俗风情画卷。
全篇采用顶针续麻的文学手法,每段末字与下段首字相扣,形成行云流水般的韵律感。唱腔设计上,骆玉笙创造性地运用婉转多腔、低回细腻的演唱技巧,如牧牛童儿段落中长达18个字的拖腔,配合擞音颤音等技法,将牧笛悠扬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。刘春爱作为骆派第三代传人,在继承骆派字正腔圆、刚柔相济特点的同时,融入个人对传统曲艺的深刻理解,尤其在猛抬头见星移斗转的甩腔处理上,通过气息控制与共鸣腔转换,精准传递出时空流转的深邃感。该作品既是京韵大鼓入门必修曲目,也是检验演员艺术造诣的试金石,在天津滨湖剧院的返场演出中,常作为压轴曲目展现演员的功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