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借髢髢详情
武安平调传统剧目《借髢髢》是冀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地方小戏,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表演风格著称。该剧讲述农村妇女四姐欲向邻居王嫂借珍贵首饰髢髢(假发髻)赴庙会,通过反复试探、软磨硬泡最终借得宝物的故事。
全剧围绕借与不借展开戏剧冲突:王嫂心疼新置办的髢髢,以要借得连脑袋一起借等夸张理由推脱;四姐则巧舌如簧,从夸赞髢髢做工到承诺小心保管,甚至搬出邻里情谊进行情感攻势。两人一来一往的唱段充满民间智慧,运用大量方言俚语和比兴手法,如这髢髢好似凤凰窝,金丝银线亮烁烁等生动比喻。
剧中特别设计了试戴髢髢的精彩桥段:四姐得手后迫不及待对镜梳妆,通过圆场步、水袖功配合欢快的【娃娃腔】,将市井妇女的爱美之心展现得淋漓尽致。而王嫂借出宝物后的坐立不安,又以夸张的搓手、跺脚等动作制造喜剧效果,最终以你可别叫老鸹叼了去的叮嘱收尾,突显老百姓珍视物件的朴素心理。
该剧源自清代道光年间真人真事改编,历经七代艺人传承,完整保留了武安平调【二板】、【三板】等特色唱腔。2012年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,其充满泥土芬芳的表演形式和宁舍一顿饭,不舍借髢髢的经典台词,成为研究华北民俗文化的重要活态样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