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十八相送详情
扬剧《十八相送》是经典梁祝故事中的核心段落,源自江苏地方戏曲扬剧的传统剧目。该剧以婉转的【梳妆台】【剪靛花】等扬剧曲调,演绎了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同窗三载后,在归家途中借景喻情的十八里送别场景。
剧情通过二十四道自然景观的隐喻,展现祝英台以井底双影观音做媒牡丹芍药等意象暗示女儿身份,而梁山伯始终不解其意的戏剧冲突。演员运用扬剧特有的堆字大陆板唱腔,在过独木桥观大白鹅等桥段中形成诙谐与抒情交融的表演特色。
剧中经典台词如:
祝英台(唱):出了城,过了关,但见山上樵夫把柴担。
梁山伯(接):起早落夜多辛苦,打柴度日也艰难。
祝英台(暗喻):他为何人把柴担?你为哪个送下山?
这段长达40分钟的折子戏集中展现了扬剧大开口的豪迈与小开口的细腻,通过戏曲程式化的虚拟表演,仅凭一桌二椅便幻化出十八里山路的时空转换。两位主演以水袖功配合台步,在【八段锦】曲牌中完成过河滩拜庙堂等经典身段,将江南戏曲的写意美学推向高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