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赵五娘 书房诉苦详情
《赵五娘》是淮剧经典传统剧目,改编自南戏《琵琶记》。“书房诉苦”一折中,赵五娘身披素衣,独坐寒窗,以悲怆唱腔道出“自从那年上京邦,别后家书绝雁行”的凄楚。这段长达百句的【淮调】唱段,陈澄凭借“声断气连”的哭腔技巧,将丈夫蔡伯喈赴京赶考杳无音信、家乡连年旱灾、公婆饿死草堂的惨状娓娓道来。
唱词中“手中无钱难买棺,头上剪下青丝发,长街换得芦席张”的细节刻画,展现了赵五娘卖发葬亲的孝义。陈澄在表演时,通过水袖翻飞、跪步搓移等程式动作,配合“字字带血,句句含泪”的唱腔处理,把“麻裙兜土垒坟台”的惊天壮举演绎得催人泪下。其特有的“澄腔”艺术,在“三顿饭分成两天吃,一锅粥熬成三日汤”等叠句处理中,展现出淮剧声腔的韵律美与叙事张力。
该剧通过“书房诉苦”的核心唱段,塑造了赵五娘这个忍辱负重、忠贞贤孝的传统女性形象,既保留了南戏“有贞有烈”的道德训诫,又融入了淮剧擅演苦情戏的地域特色。陈澄的表演既继承了何派艺术的悲情基调,又创新运用气声与真声交替的演唱技法,使这段经典唱腔成为淮剧声腔艺术的典范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