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陷巢州·哭潭详情
《陷巢州·哭潭》是庐剧传统经典剧目,取材于巢湖流域陷巢州的古老传说。该剧以神话色彩演绎了巢州古城因天灾地变沉入湖底的故事,通过百姓在灾难中的悲怆遭遇,展现生死存亡间的人性光辉。剧中核心唱段【哭潭调】采用庐剧特有的寒腔体系,以高亢悲凉的旋律贯穿始终,哭腔中糅合了巢湖渔歌的悠长韵味,形成声断气连、字字泣血的独特艺术效果。
全剧以白娘子与小青为拯救百姓触犯天规为暗线,明线则聚焦于谭氏母子诀别、书生投潭殉情等动人情节。其中三摔碗的程式化表演堪称绝技:演员连续三次跪摔陶碗,每次碎裂形态皆有不同,象征天、地、人三才失衡。台词创作上大量运用巢湖方言俚语,天河漏底子,地龙翻脊梁等比喻既保留古语遗韵,又充满乡土气息。
该剧音乐结构遵循起-承-转-合的板式变化,【哭潭调】在导板、回龙、慢板、快板间自如转换,配合三捧泪(捧袖、捧心、捧水)的身段设计,形成视听双重冲击。1957年经老艺人郭士龙口述整理后,成为庐剧水路班代表剧目,其中沉潭场景运用虚拟表演手法,以水袖代波涛,开创了戏曲舞台表现地质灾难的先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