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包公遇后 靳派(4)详情
乐亭大鼓传统剧目《包公遇后》取材于古典名著《三侠五义》,讲述包拯陈州放粮途中,意外于破窑中遇见流落民间的李太后。李后因宫廷斗争遭奸人陷害双目失明,隐姓埋名二十年,凭借包公铁面无私的胆识与智慧终得平冤昭雪。靳派版本以细腻的唱腔设计和情感表达见长,通过【慢板】【快板】交替展现包公查证时的机敏与面对太后时的忠悯。徐德恩在第四回中演绎“辨玉玺”“对龙纹”等关键桥段,运用哑音、顿挫技巧刻画包公内心震动,并以悲怆的【哭腔】表现李后忆述往事的凄楚。该版本突出乐亭大鼓“说唱相间”特色,加入大量河北方言俚语,使历史故事更具民间叙事色彩,同时保留“三弦托腔”“鼓板击节”的传统伴奏形式,被誉为靳派艺术中“文戏武唱”的代表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