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焚绵山详情
《焚绵山》取材于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割股奉君抱木焚身的历史典故。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,介子推曾割下腿肉为其充饥。文公复国后封赏功臣,介子推携母隐居绵山。文公为迫其出山,听从部属建议三面放火,唯留一面生路。然介子推志在归隐,母子二人宁死不屈,最终相拥死于柳树之下。文公懊悔不已,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,并定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禁火纪念。剧中通过焚山寻贤负母入林抱树泣血等经典场次,展现了中国传统忠孝节义精神,尤以介子推与母亲在烈火中的唱段最为震撼,唱腔设计融合了悲怆的高拨子与深沉的二黄腔,将悲剧氛围推向高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