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灰阑记详情
川剧《灰阑记》改编自元代李行道杂剧《包待制智勘灰阑记》,以高腔形式演绎了一场古代公案传奇。故事围绕两妇人争夺幼子展开:富户马员外之妻与妾室张海棠因家产纠纷对簿公堂,双方皆自称孩子生母。包拯命人以石灰画阑(圈),将孩童置于其中,令二人同时拉扯,宣称“谁能将孩儿拽出阑外便判与谁”。亲母张海棠因不忍幼子受伤而松手,包公由此明辨真相,将孩子与家产尽数判归张海棠。剧中“灰阑断子”一折,通过极具象征意义的舞台调度与高腔特有的帮、打、唱手法,将人性善恶、司法智慧与伦理冲突推向高潮。川剧版本强化了张海棠被迫为娼养家的悲情命运,以及包拯巧用心理战术的细节,其唱词如“石灰阑,血泪染,十指连心儿呼惨”等段落,以激越悲怆的高腔音调,深刻揭露封建制度下女性的生存困境。该剧被誉为“东方《所罗门审判》”,1985年由四川省川剧院复排时,曾运用川剧特有的变脸、踢袍等技巧塑造包公形象,至今仍是展现川剧文学性与表演性的代表剧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