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李三娘井邊會 1详情
海豐白字戲《李三娘井邊會》改編自民間傳說與傳統戲曲《白兔記》,講述五代時期李三娘與丈夫劉知遠悲歡離合的傳奇故事。劇中核心段落「井邊會」描寫李三娘因戰亂與丈夫失散後,獨自於家鄉苦守十六年,每日至井邊汲水度日。某日,其子咬臍郎(劉承祐)隨父出征途中因追獵白兔至井邊,與生母李三娘相遇卻互不相識。三娘見少年郎思及失散親兒,悲從中來,藉由傾訴身世、哭訴命運,暗喻母子血緣牽絆。
劇中通過細膩唱腔與身段設計,展現李三娘「汲水澆衣」的艱辛日常,以及母子咫尺天涯的戲劇張力。三娘手執井繩、顫步繞井的「踏水車」程式動作,象徵命運輪迴之苦;而咬臍郎聽聞三娘哀曲後心生憐憫,贈以玉帶為信物,埋下後續「磨房相會」的伏筆。此劇濃縮了傳統婦女堅貞守節的品德,亦暗諷封建禮教下女性的悲劇命運,結尾以「白兔引路」的奇幻筆法,寄託民間對團圓的樸素願望。
台詞擷萃:「井欄石冷月如霜,十六年來淚染裳。白兔引兒來相見,玉帶為證認親娘。」唱詞融合海陸豐方言韻味,以「啊咿嗳」等特色拖腔,深化人物哀婉心境,為白字戲「十八本頭」經典劇目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