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宫戏:藏在暗影里的戏曲绝活

背宫戏:藏在暗影里的戏曲绝活

民国初年的上海天蟾戏院,名角杨月楼正在后台往脸上勾画钟馗的脸谱。油彩未干,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——戏班主连滚带爬冲进来,手里攥着巡捕房刚贴的禁演令。杨月楼的手指在脸谱上顿住,突然抓起桌上的油彩笔,在钟馗的獠牙旁添了道诡异的笑纹。

一、暗夜里的戏曲密码

在戏曲行当的暗语里,背宫戏三个字藏着太多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密。这种特殊的表演形式诞生于清道光年间,彼时朝廷严禁诲淫诲盗的戏文,戏班不得不在夜幕掩护下,背着官府上演禁戏。演员们练就了两套功夫:明面上是规规矩矩的忠孝节义,暗地里却在衣袖翻飞间传递着《桃花扇》《牡丹亭》的唱词。

老艺人至今记得当年戏园子的暗门道:看客进门要递三块银元,班主接过时若将银元在掌心转三圈,便知是熟客。二楼包厢垂着湘妃竹帘,帘后坐的多是带着家丁的官老爷。戏台上《四郎探母》唱得正酣,杨四郎的银枪突然在青砖地上划出三道白痕,刹那间后台锣鼓变调,杨四郎的唱词已变成《游园惊梦》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。

二、影子里的十八般武艺

背宫戏的功夫全在背着人三个字。旦角的水袖能甩出七种暗号:平甩三下是官府查岗,斜甩两次要换本子,若是突然收袖掩面,后台立即改唱吉祥戏。武生的把子功更绝,丈八蛇矛刺出时枪头微颤,懂行的看客便知接下来要唱《长生殿》里婉转娥眉马前死的禁段。

最传奇的要数阴阳脸绝技。光绪年间名净何桂山演《钟馗嫁妹》,半场戏时突然戏台烛火全灭。待灯火重明,钟馗的脸谱竟从朱红变成靛蓝,原本驱邪的唱词转作讽喻时政的俚曲。这种用特殊油彩绘制的脸谱,遇热变色,遇冷复原,堪称古代的黑科技。

三、游走在刀锋上的艺术

宣统三年的某个雨夜,汉口庆春班正在演背宫戏《桃花扇》。突然火把照亮戏园,新军管带带兵闯入。只见老生不慌不忙将髯口往上一推,露出下巴上的痦子,唱词即刻变成歌功颂德的《满床笏》。这种戏中戏的应变,靠的是演员数十年练就的二重唱功夫——同一段唱腔能嵌进两套词句。

当代戏曲大师裴艳玲曾重现过这门绝技。2018年非遗展演中,她饰演的杜丽娘在游园时突然改唱现代流行曲调,待观众惊诧时又无缝转回昆腔,原来是在模仿老艺人应对突发状况的急智。这种表演已超越技艺,成为流动的文化基因。

戏台楹联有云:三五步走遍天下,六七人百万雄兵。背宫戏的艺人却要在这方寸之间,走出九曲十八弯的人生路。当最后一个懂得阴阳脸秘方的老画师在破四旧运动中吞下油彩盒,当最后一段暗语唱腔随老艺人的离世飘散在风中,我们失去的不只是几出戏,更是一整个在夹缝中绽放的文化宇宙。如今剧场灯光明亮,再不需要背着人演戏,但那些在刀尖上起舞的智慧,仍在提醒着我们艺术最本真的力量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